生态春风绿固原
发布时间:2022-07-15 17:17 关闭本页 分享:

  绿色固原焕发生机  (资料图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7月的清晨,置身雨后的泾源县六盘山镇杨岭村,烟雨蒙蒙,胜似江南。站在村口,脚下是平整通达的柏油马路;眼前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的灌木绿植搭配出明净的色块;远处的青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山脚下的青瓦白墙掩映在绿树丛中静谧安详,犹如一幅塞上烟雨图。

  如今在固原,这样的风景处处可见。

  20年来,历届固原党委和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毅力,走出山水之困,描绘出了云烟成雨、树木成林、富民惠民的美丽画卷,交出了改荒山秃岭、十年九旱为绿树青山、避暑胜地的优异答卷。固原市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泾源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成为固原最厚重、最鲜亮的底色、最深厚的发展潜力。

  曾经“山是和尚头,地无三尺平,风吹黄土走,缺水如缺油”的彭阳县,如今山岭含青,沟壑吐绿,流域治理模式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树立了样板和典范;20世纪中叶因无序垦伐造成天然次生林严重破坏的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代代林业人辛勤付出,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使这里变成了风景旖旎的绿色屏障;泾源县以42.24%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绿岛和天然氧吧。

  在植绿逐绿的步伐中,全市各县区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实践,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400毫米降水线绿化等一大批生态治理项目,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让绿色固原更加生动、更加可感可触。

  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群众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9.07%,森林覆盖率27.28%,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90.3%,还山川以绿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9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8.8,还自然以和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还大地以根基。固原市区坚持见缝插绿、拆迁建绿、拆违还绿、弃地覆绿,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41.01%、38.02%、32.47平方米,城市居民尽享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活。

  此外,固原市重点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推动山绿与民富有机结合,以36项创建指标全达标的成绩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修水库、疏河道、治理沿河污染企业,固原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下决心、动真格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立行立改整治六盘山、火石寨、党家岔、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内570个违法违规人类活动设施点位,举一反三清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外围2公里采矿设施,剜除“三关口矿区”生态肌瘤,扎实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从2017年开始,启动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共治”项目,五河水质全面达标,隆德渝河水环境治理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通报表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黑臭水体消除率100%。如今漫步河畔,潺潺清流、蓝天白云、碧水如画,步步皆景,优美的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绿山治水见真章,推动生态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

  固原始终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统筹推进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培育增绿又增富产业,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格局。生态富民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高品质、无污染的冷凉蔬菜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固原成为该区域“菜篮子”工程精品叶菜主供区之一;生态富民与全域绿化相结合,当地的苗木绿化了家园,特色林业产业让农民增收的渠道多了、宽了;生态富民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勾画出独具魅力的四季美景,“十三五”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63.96亿元。

  固原的生态发展之路,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锲而不舍的生动实践,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一以贯之的坚定贯彻。

  风好正扬帆,奋进正当时。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更高的起点,没有终点,全市干部群众将继续坚定历史担当,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久久为功、不懈奋斗。(记者 李 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