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思想·迎盛会·向未来|《不忘初心跟党走 敢于担当开新局》——文建银
发布时间:2022-04-29 10:00 关闭本页 分享:

不忘初心跟党走  敢于担当开新局

——读《习近平在上海》有感

领导干部住宅区服务文建银

大家好!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目是《习近平在上海》。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习近平在上海》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的第8部,总共有18篇采访,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工作历程。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期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论断,这与今天我们学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党领导经济工作到党领导一切,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长三角经济发展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一系列思想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海,是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前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最后一站。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房”,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用坚守初心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筹办世博会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他指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就是要通过举办世博会,让上海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调研密度很高,节奏很快。有一次,按计划一早要到一个郊区调研,习近平同志因为前一天批阅文件材料几乎通宵。工作人员跟他说:“稍微晚一点出发也没关系的。”他却说:“讲好这个时间,就是这个时间。”这展现了其崇高的为民情怀。

上海的发展,习近平同志一直牵挂于心。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闭幕第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我们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他详细询问了上海在应对老龄化、旧城改造、推进“厕所革命”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这些无不体现着一种深厚的人民情怀。

2019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读《习近平在上海》,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的点点滴滴,我终于明晰: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

领导干部住宅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怡好园、太阳岛住宅区的安全保卫、物业绿化、卫生保洁、生活服务、食堂管理、设施设备维修、用车服务等工作。我们的角色就是住户的服务员,住户的满意度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主动入户去倾听住户的声音,对于住户关注的问题,有时候做不到及时汇报和回复,在工作中,有时会存在拖延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时刻树牢“24小时服务 365天保障”的工作理念,真正把住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综合科上传下达的职能,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出谋划策、认真落实,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不平凡的光彩。

中华大地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寸都是发展进步的缩影,而这些成就由前辈们创造,历史正将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作为一名青年人,要始终将“人民”二字扛在肩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平凡,勇敢前行。


 附件